产地河南南阳
运费电议
包装木架
货号00006
工期15-20
弥勒佛是佛像中民间普遍信奉、非常流行的一尊佛。“弥勒”是梵名的音译简称,意为慈悲。在我国,弥勒信仰很早就已流行。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甘肃炳灵寺石窟)。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所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身穿菩萨装,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形,表示了弥勒在兜率天宫等待下生的情形。如来形的弥勒佛像表现了弥勒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像的造型没有多大区别。在中国,大约北魏时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也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
树脂佛像之看与嗅鉴别佛像赝品
材质造型辨真伪
树脂佛像分辨真伪比较容易,但是如果是分辨金桐佛造像真伪就有一定的难度,福缘工艺建议,收藏者可用看、嗅等方式鉴别金铜佛造像真伪。
先看材质。金铜佛像有青铜、黄铜、红铜和其他铜合金等,但不同时期用铜不一样,元代以前铜佛一般用青铜,也有少量红铜制品,元代以后则出现较多铜锌合金的黄铜及纯铜制作的所谓红铜佛像。而在青铜上鎏金的佛像一般被称为金铜佛像,黄铜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
其次看标志、坐骑、手印和坐姿。佛像制造时十分严谨、规范,学习、了解各时期的不同特征,就能准确地为藏品定名,不但能分清佛还是菩萨,而且还能弄清是哪尊佛像和哪尊菩萨。
再次是看面相、体型和服饰。佛像的面部五官、身材比例、肌肉和衣纹特征等,不同的朝代,即使是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也有许多变化,比如相连的两个朝代——隋和唐,这段时期虽然整体风格相近,但铜佛造像的面相仍略有区别:隋代的佛和菩萨为半圆脸型,唐初就变得稍瘦一些。
看款式。款式是指佛像固有的文字资料,比如铭文和题记等,这对鉴别真伪有一定参考作用。
味道可嗅别
此外,收藏者还可用嗅觉作鉴别。古代金铜佛像或其他木质、陶瓷等材质的佛像,长时期受人们供奉时被烟火所染,或长时期埋藏于地下,只要仔细嗅别,一般都可嗅到烟火、发霉或朽味,而现代仿制品则完全没有这种味道,即便是有些伪品用烟熏或埋于地下等作旧处理,也难免露出破绽,或烟火味过浓,或泥土气味太浓,从而被识破。
鉴别金铜佛造像真伪比鉴别树脂佛像真伪难度要大,收藏者必须谨慎鉴别。
怎样处理毁坏的佛像?
在事相上来讲,有佛、有法、有僧。佛就是我们的佛像,佛已经入涅盘了,佛已经入涅盘了。在佛经上有一个名词,叫做‘出佛身血’,说佛在世的时候,如果让佛陀出一滴血,这个就是逆罪,无间地狱的罪,让佛滴一滴血。那么,我们现在佛不在世,我们就供佛像。如果今天用恶心毁坏佛像,等同出佛身血!
很多人有很不好的习惯,这佛像坏了、旧了,堆统统送到佛堂来。他去请新的,那些自己写了种种的字,像鬼画符一样,还贴了胶带,那水浸泡到了,要烂又不烂,佛像都已损坏,统统给送到佛堂来!怎么可以这样子自私自利的?你不要的东西就给送到佛堂,你有罪。
佛像不可以随便火化,除非坏到实在是很严重了,恭敬心火化,这是不得已的。佛像的处理,这是佛像,是我们依止的圣人,为何我们对佛像敢不恭敬呢?
诸位!从古大德有二种处理方法。
个,你要处理毁坏的佛像,就到山上,要到很遥远的山上,山上没有人到的地方,把它打包装箱,挖一个洞,拿到山上埋起来。有的人讲说:“我去哪里找这种山上?我家只有十几坪,你叫我放哪边啊?”如果你家有四合院,或者比较宽的地方,打包起来暂时放着,缘,放着等因缘,不可以随便丢弃、毁坏。
第二点处理的方式,毁坏到很严重,没办法看,没有办法拜的佛像,把它打包,打包以后,雇一艘船,记得那个包,要扣上重的石头,不能让它浮上来,绑上很重的石头,到河的中间,虔诚心地念佛。我们是用恭敬的心,推下去,让它沉下去,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处理的。那么,有的人不得已的处理的方式,就是说佛像不小心毁掉,烧掉一半了,小朋友乱玩烛火,结果把他家的佛像烧掉一半,或者是熏黑了,实在是破烂不堪了,我们也没有山上,也没有去海,那就是很不得已的处理,那就是非常恭敬心地用一个盆子,用一个盆子把它火化,这是至诚恭敬心地火化,这是很不得已的处理。
树脂佛像之如何鉴别佛像赝品
近几年来,除了树脂佛像比较受欢迎外,金铜佛造像在各大**市场中也受到了藏家们的大力追捧,成交价格屡创新高,在2006年中国香港苏富比秋季**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竟然以1.2359亿港元成功拍出,创下中国佛像艺术品迄今为止世界**的纪录。
由于近年来金铜佛造像升值迅猛,市场上的佛像赝品也应运而生。目前常见的都是一些粗制滥造的新佛像,这些新佛像散见于各地古玩市场,且售价也很低廉,收藏者一般很容易识别。较难识别的是一些按照真品精心仿造的,这些佛像制作也较为精致,有些表面还刻意做过作旧处理,具有较强的欺性。真正难以识别的是那种被称为用“旧佛像改形法”制作的赝品,作伪者将残破的旧佛像依其残破的程度改变成另一形状,或添花纹,或添文字,然后重新进行作旧处理。收藏者一不小心,就会“打眼”。
http://www.zydsgyc.com